主题: 现实版“盗墓笔记”竟在巴林左旗上演?怎么回事快来看!

  • 。婞褔vīp
楼主回复
  • 阅读:542
  • 回复:1
  • 发表于:2020/6/7 8:42:24
  • 来自:内蒙古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地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契丹辽文化已经成为赤峰的文化名片,很多人认为辽代遗址的发掘是近几年的事,可是你不知道,董新林考古团队已经在这片遗址上发掘了二十余年,他们用一把小小的手铲,跨越千年,架起了古往与今来的桥梁,揭开了辽代历史的神秘面纱,成为了拉开辽代文化大幕的第一人。辽上京遗址、辽祖陵遗址也因此走入公众视野,其在中国考古及文明史上的地位也越来越清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董新林研究员的考古之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辽上京考古工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董新林 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199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考古系,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2017年获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内蒙古第二工作队队长兼辽上京考古队队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契丹辽文化考古研究基地主任等职务。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主持参与十几项重大考古项目,出版考古学及相关论著5部,主编论文集1部,参与主编辞书1部,发表考古论文80余篇。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俄国、日本等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考古是一个土中找土的行当,大部分时间是枯燥而重复的,不停地打钻挖掘,挖开又掩埋,希望又失望。董新林研究员身上带着常年野外考古的印记,皮肤黝黑,衣着朴素,只穿运动鞋,沉重的双肩包经常装着各种石头、土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辽上京遗址文化遗产价值突出,地下埋藏文物十分丰富,同时围绕着辽上京遗址,还分布有辽祖陵等闻名于世的文物遗迹。1998年,董新林行程数万里,探索赤峰、通辽地区辽代墓地20余处,为开展辽代文化考古研究做好准备。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03年,在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东山上石墙调查(身后为祖州城址)

2003年,董新林展开辽祖陵陵园遗址研究工作。初冬时节,他带领队员奔赴巴林左旗,全面踏查了辽祖陵陵园,第一次从考古学上确定了太祖陵“玄宫”位置。2004年,他再次对辽祖陵陵园进行考古钻探、测绘和试掘,初步确定了陵园东南部的地面陵寝建筑“甲组建筑基址”的性质和布局特点。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08年,在辽代祖陵陵园甲组建筑基址发掘现场

2007年,董新林带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辽祖陵考古队,第一次对辽祖陵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挖开了辽祖陵陵园遗址尘封千年的第一铲土。此次发掘获得了一批精美的随葬品和“辽太祖功碑”残片等重要文物,推进了辽代陵寝制度的研究,刊正了《辽史》记载的讹误。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08年,在辽祖陵为外国学者做介绍

2008年,董新林的考古队发掘了辽祖陵陵内甲组建筑基址,解剖了太祖玄宫宫前封土,究清了陵园内主要的建筑布局。他发掘的辽祖陵甲组建筑基址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度“六大考古新发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10年,在辽祖陵黑龙门遗址考古现场

从2003年到2010年,辽祖陵陵园遗址考古历经七年,董新林团队一铲一锹地逐步把辽代的历史展现在大家面前,巴林左旗也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辽祖陵陵园内示意图

他带领考古团队确定了辽祖陵陵区的构成、布局,对其选址和规划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先后出版刊发了《辽代墓葬形制与分期略论》《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考古发掘的新收获》《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陵一号陪葬墓》《辽祖陵黑龙门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龟趺山建筑基址》等数十篇系列论文和考古简报。作为数年考古发掘资料和研究的结晶——《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陵遗址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学专刊即将问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辽祖陵陵园遗址

一次次的考古发现,一次次的理论总结,刷新了辽代历史记录,为中国辽代历史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学术资料。辽祖陵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曾荣获了中国田野考古挖掘最高奖项——国家文物局“2009——2010年田野考古发掘奖”一等奖。






田野考古根本不像小说电视剧里那样惊险刺激,这份特殊的工作更多的是耐下性子来,日复一日的探索与坚持。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辽祖陵陵园遗址考古工作告一段落,但是辽代历史考古研究远远还没有结束。早在2001年,董新林就对辽上京遗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十年之后,董新林作为领队,带领辽上京考古队再次回到辽上京遗址,对其展开了全面的科学发掘和研究。

这是第一次对辽上京城遗址进行有计划的大面积的科学发掘,揭示了辽上京城乾德门辽代2次、金代1次的营建历史,这是辽代考古的重要发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辽上京皇城西山坡遗址

2012年,考古队发掘辽上京皇城西山坡遗址。这是一处辽代始建,金代沿用的大型佛寺遗址。此次发掘项目荣获“201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13年,董新林带领考古队对辽上京皇城南部街巷及建筑进行考古发掘,初步认识了辽上京城址南部的堆积情况,对辽金时期道路和街道的演变有所了解,增进了辽上京道路营建兴废和历史沿革的认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2015年,辽上京皇城和宫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2014年到2019年,又先后发掘了辽上京皇城和宫城城墙、城门、宫殿等建筑基址,取得了重大研究成果。一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大型都城在中华文明的曙光中愈加清晰。

董新林及其考古队首次发现并确认了辽上京北侧皇城内“宫城”的准确位置和规模,发现了佛寺、宫殿、城墙、城门、护城壕和街道路网等众多遗存,并“解剖”了其约300年、历经辽金两代的变化轨迹。“宫城”的模式以东西为轴、“双城制”布局、“因俗而治”,被专家认为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前所未见的“新范式”,对其后的金、元、清诸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辽上京遗址形制示意图

近十年的辽上京皇城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确定了辽上京宫城的形制规模、皇城的主要布局,确认了皇城和宫城的东向轴线,初步厘清了皇城遗迹和遗物的年代特征。

这些重大发现,极大地推进了辽上京遗址平面布局和沿革的研究。为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辽上京和辽祖陵遗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提供了翔实的科学资料和学术支撑。


从满天星斗到月明星稀,辽代历史考古项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辽上京遗址发掘仍在继续,相信随着董新林考古队伍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华文明之光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来源:视觉赤峰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猜您喜欢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进入查看详情

1.翻开巴林左旗历史!辽代“渤海国”小王城的由来竟然是这样的!

2.关于巴林左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补贴名单的公示,敬请相互转告!

3.巴林左旗驾驶人逾期未换证、逾期未审验公告,敬请相互转告!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